防疫知识再宣传,守护健康不松懈
冬季,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细菌开始蠢蠢欲动,疫情防控常态化仍在进行。常态化疫情防控仍需大家的坚持,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,提高自我防意识,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防护。
健康监测
健康监测是一件可以和孩子共同了解、共同完成、共同努力的事,是渗透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。同时,请各位家长坚持为孩子监测体温。如离开居住地的,严格履行请假报告制度,请假时需报告外出的时间和行程,做好自我防护措施。
讲卫生
1.生活居室保持清洁,经常开窗通风换气,保持空气流通。
2.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,从公共场所返回后、咳嗽用手遮挡后、饭前便后、处理生肉产品后、接触门把手或电梯按钮后,应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,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。
3.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,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。
4.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遮挡口鼻,生病时尽量不去人员聚集场所,前往公共场所应规范佩戴口罩。
5.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,保持家庭生活用品、餐具清洁,勤晒衣被。
6.不随地吐痰,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,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。
正确戴口罩
小口罩,要戴牢,佩戴前后要洗手。
深在外,浅在内。
鼻夹在上请记好。
挂耳朵,贴面部。
拉开褶皱全包牢。
金属条,捏-捏,压紧鼻夹密封条。
口罩外,细菌多,及时更换很重要。
全家人,共防疫。抵抗病毒能胜利!
不扎堆
1.人员密集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及开放式旅游景点,人员接触时尽量保持 1 米以上的社交距离。
2.在车站、公交车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所,应佩戴口罩,做好个人防护,保持适当距离,尽量减少与他人交流。
室内通风有讲究
开窗通风,有效降低空间内的致病因子浓度,太阳光直接照入室内,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消毒、杀菌,通风时长要达到30分钟。一般来说,每天开窗2—3次,每次30分钟。房间较小或感觉寒冷的情况下,开窗时间应缩短一些;房间较大、室外无风或较暖和的情况下开窗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些。
健康锻炼不能少
1.坚持每天运动,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,增强抗病毒能力。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。 2.避免受凉,同时戒烟限酒,保证睡眠充足。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,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,调节人体各种机能,增强免疫力。
吃熟食
1.不要接触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(即野味),减少前往售卖水产品等活体动物市场的频次,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。
2.生鲜及冷冻肉产品应充分清洗,烹饪过程应生熟分开操作,生熟食物分开存放、保持食物安全温度。
3.不食用变质食物,使用安全原材料,肉蛋奶及水产品要充分煮熟后食用。
4.少食辛辣的食物,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。
5.在饭店集餐时提倡使用用公筷、公勺。“公筷”“公勺”即共同就餐时公用的用于给自己和他人夹菜舀汤的筷子和勺子。
高警惕
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流涕、发热、咳嗽、呼吸困难、乏力、气短及腹泻等症状时,应及时到医院就医,切忌不当回事,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,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,既耽误了自己,又可能影响他人。
现在,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,希望大家不要放松警惕,做好个人防护,保护好自己和家人,平安顺遂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。